代幫客:找人代打電話替自己道歉,道歉怎么這么難?
我們繼續深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具體場景,來看一些相當棘手的疑難雜癥要如何解決。
比方說:我們把客戶給給得罪了,怎么道歉?
身邊兩個很親近的人鬧矛盾了,如何調解?
朋友來找我借錢,該怎么拒絕?
是不是想到這些情境就抓頭,實在太難搞了。
先來看道歉,怎么把自己的錯誤變成促進關系的機會。
我們應該都有發現,道歉似乎起到的作用很小,對方往往都不接受,反而是越道歉越生氣。這是為什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的方式出了點問題,我們常用的道歉語其實是在火上澆油,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
“你別生氣了”潛臺詞是:雖然我傷害了你,但你不應該生氣,不然就是你的錯了。
“我錯了還不行嗎?”潛臺詞是,我本來沒錯,為了安撫你,就當我錯了吧。
“你大人大量,別往心里去”潛臺詞是你還往心里去了,那就是你太小心眼了。
這樣道歉肯定就是越道火氣越大嘛。
道歉的終極奧義不是我錯了,而是承認你是對的。重要的不是為過去的行為道歉,而是要向對方承諾一個未來。
道歉=關閉過去+承諾未來
關閉過去,把眼前的事情翻篇,要注意這么幾點:
道歉越早,代價越小。趁著對方的情緒還沒有發酵,相對來說更加容易修復關系。
把道歉和彌補損失分開。不要覺得我已經賠償你了,你就不應該生氣了。賠償處理的是現實的損失,道歉應對的是感受上的負面情緒,關系還想繼續,那兩邊都不能落下。
態度當然要誠懇,最好是當面,沒法見面也要打電話,發微信什么的都顯得沒有誠意。
接納對方的情緒。把人家惹毛了,光說“您別生氣,別著急”是沒用的。和之前節目中提到的一樣,接納情緒“我完全明白,您現在特別生氣,如果是我,我也會很生氣。”
另外,一對一的道歉比當眾道歉要好,因為對方的情緒在公眾場合是很難真正表達出來,還會覺得我們是在借助周邊的輿論壓力,逼他接受道歉,那就更窩火了。
注意以上這么幾點,迅速的關閉過去,拿出我們的建設性,趕緊把關系導向未來。怎么做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拿出方案。
比方說,丈夫忘記了和妻子的結婚紀念日,認錯的時候丈夫說,你要我怎么樣才能不生氣呢?你倒是說啊。這就是典型的火上澆油式的道歉。
該怎么辦?拿出方案:我們一起去一個你一直想去的海島旅游吧。拿出補救方案,比在那一個勁的說我錯了,你別生氣有用太多。
如果說我也不知道對方想要什么,不知道如何彌補的話,那就用第二個辦法,上個請教。
“李總,您看之前確實是我們做的不到位,僅僅是彌補損失肯定是不夠的,能不能請您給我們指條路,讓我們心里稍微過得去,對我們來說也是個學習進步的機會。”
請對方指導,然后基于對方的反饋,承諾一個面向未來的增量,這個方法是非常好用的。如果對方真的提了建議,那他已經打算原諒我們的錯誤了。
第三個方法,送個小禮物。
如果我們道歉的對象是公司內部的領導或者同事,一杯飲料足夠了。
“真不好意思,讓您著急上火,給您買了一杯清火的茶,請您消消氣。”不僅表達了誠意,隨意一點,幽默一點也能緩和雙方之間的尷尬氣氛。
如果是外部客戶,出手就要相對重一點,認真一點。送本書也好,送兩張電影票也好,當然根據自己對于客戶的了解,選擇一個最合適的。通過小禮物,把雙方就事論事的態度,轉換為人與人的社交關系,讓溝通能在一種溫和與喜悅的情緒中進行。
關閉過去,承諾未來之后,道歉應該就結束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無論我們的道歉多有誠意,對方還是不肯原諒我們。
對此,我們需要認識到:道歉不僅僅是為了對方,也是讓我們自己安心。所以無論對方是否接受,我們都要把道歉的動作做完,這是對自己的交代。
最后,如果是別人向我們道歉呢?其實生氣歸生氣,如果對方鄭重其事的來道歉,我們常常反倒是手足無措。
這時候,我們就坦然的接受,如果我們打算原諒對方了,那就直接說:“這次的事情就這樣了,我接受你的道歉。”
如果是涉及外部關系,該秉公處理的還是不變,比方說你的一個供貨商失誤,還涉及公司層面的賠償問題,那就要把道歉和賠償區別開來。“道歉我收到了,但是賠償的問題不歸我管,我會移交給法務的同事。”
這樣一來防止對方覺得你還在生氣,利用賠償打擊報復,二來防止自身情緒和對方賠償攪在一起,將事情復雜化。
無論是道歉還是接受道歉都沒那么容易,希望以上的方法,能讓我們不再懼怕這一艱難的溝通。
代打電話http://www.dhyan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