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場景:在一個繁華地段的店鋪門前,擺在一個音響,放著賣力的叫賣聲音,商店的門口掛滿諸如“清倉價,只有三天”,“裝修前大清倉,只剩三天”等的廣告。你是否發現其中的一個營銷手段,那就是借助數字,這些商家借助數字來制造一種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氣氛,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當然這只是商家為了刺激消費者消費的一種手段,過幾天你去那個店鋪看看,可能還是停留在“最后3天”。
而在互聯網上,電商站點也會借助數字來激勵消費者的消費,以提升訪問量及銷售量,這點我們可以從現今教活躍的團購網見到很多案例,下面筆者就借助幾個案例來具體分析幾個常見的手段。
1.借助數據來制造“物以稀為貴”的氣氛
對于那些稀缺的產品消費者往往會更加的趨之若鶩,如果營造一種稀缺加時間緊迫的組合,讓消費者覺得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這個店的感覺,那么消費者出手購買的幾率將會大大的提升。在現今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中,這一手段是最常被使用的,尤其是在一些團購站點上。
在時間上,電子商務站點通常會采用倒計時的手段,這就給消費者一種時間緊迫的感覺,會有此時不買就會沒貨的暗示,當消費者看到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一般都會馬上采取行動,不是直接購買,就是馬上推薦給好友,可能還會附帶一句“趕快買,不然就要結束了。”
在商品的數量上,往往很多團購網站會首先預測一個最高的數量,然后標明“數量有限,下單要快哦。”在購買時間有限,商品數量還有限的情況下,對商品感興趣的消費者一般很難不做出行動。
2.借助數字制造對比氣氛,讓消費者感覺物美價廉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有一個書刊電子商務站點在銷售讀物的時候,制定了三種訂閱的銷售套餐。第一是:電子版的55美元,第二是印刷版的215美元,第三種是印刷版+電子版225美元,在銷售統計結果中中,選擇套餐三的人數居多。在三個價格數字的對比中,消費者會快速做出判斷。
價格上,現今很多電子商務站點在進行促銷時都會把市場價和促銷價標出,然后在劃掉市場價,如果我們只給一個促銷價的話,不明白市場價的消費者往往不能做出判斷。給出市場價則有了對比,借助這一數字的對比可以讓消費者感覺物美價廉,至于這個原價是不是真的值,很多消費者往往不會去深究的。
消費者評價數據的對比,這一方法在一些評測站點是最常見的,對于任何一家商店,點評網站不會給好與不好的評分,而是把評判權丟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自己去評判。
3.借助數字制造大量消費者認同的氣氛,讓更多消費者跟風
對于制造大量消費者認同的氣氛,筆者在上文也有提到過,這種很多時候是出于告訴我們的目標消費者已經有這么多人都喜歡或者購買了我們的產品,你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團購網上見到表現,一般團購網都會在團購信息上實時顯示諸如“有XXXX人已經購買”,消費者看到這一信息后往往會覺得,既然這么多人購買,商品應該沒什么問題。這就如同我們看到賣場在排隊購買一件產品時,即使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也會上前去看看的心態。
小結:
1. 數字確實是提升銷量的有力手段,但是我們在使用數字時不能使用虛假的數字,尤其是電子商務網站,對于一些價格,時間、數量的數字更是要做到真實準確;
2. 有了數字后,還要將這些數據置于消費者顯而易見的位置,否則收效將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