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蘋如基本資料信息:
籍貫: 中國
民族: 中日混血兒
出生地: 浙江蘭溪
重要事件: 暗殺日偽特務頭子丁默邨未遂
生日: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0年2月
所上學校: 上海法政大學
中文名: 鄭蘋如
重要貢獻: 加入“中統”積極獲取抗日情報
鄭蘋如簡介:
鄭蘋如(1918年-1940年2月),原籍中國浙江蘭溪,是當時上海的社交人物,曾經當上海《良友畫報》封面人物。鄭蘋如因為家庭關系,與上海的日本人交往,又受父親培育,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所以協助國民政府情報工作。鄭蘋如曾于丁默邨當校董的明光中學讀高三(1933年秋-1934年春),疑似在那時認識。1939年12月21日晚6時許,軍統4人在靜安寺路西比利亞皮草行暗殺丁默邨失手,暴露身分,為汪精衛政府捕獲,關在憶定盤路(現江蘇路)。1940年2月春節前,被76號特工總部首領李士群瞞著丁默邨槍殺。鄭蘋如在犧牲之年只22歲。臺灣的法務部調查局認為是前輩同仁,列為該局烈士。
鄭蘋如相關事跡:
一直支持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鄭華君(木村花子的中國名字)女士于1966年以八十高齡病逝于臺灣。蔣介石為鄭蘋如母親木村花子題挽聯“教忠有方”現存于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
丁默村在此事件后,被排擠出76號特工總部。抗戰勝利后,丁被南京國民政府逮捕,并于1947年2月在南京被槍
====================================================================================
1、沈醉:抗戰期間為云南站站長,接觸不到上海。更接觸不到上海潛伏人員名單。
2、張愛玲與周佛海曾是戀人關系,張愛玲的小說內容正是周佛海告訴他的。周佛海是漢奸是上海魔窟領導人,他的言語會存在片面性。
3、沈醉后來被解放軍俘虜60年在北京特赦。特赦后脫離南京政府,當時的環境他的言語會存在片面性。
4、臺灣法務部調查局:前身是中統1955年與軍統“保防偵查”等業務合并更名為“臺灣法務部調查局”。法務部調查局烈士名單中有這樣的記載:鄭蘋如:1939年12月21日晚6時許,軍統4人在靜安寺路西比利亞皮草行暗殺丁默村失手,暴露身分,為汪偽政府捕獲,關在憶定盤路。1940年2月春節前被害犧牲。
5、蔣介石手書“教忠有方”是為鄭母親寫的提拔是“鄭母花子夫人千古”。
由4、5可鑒她不會是編外人員。而且,上海站人員直屬中央領導。
==================================================================================
對以上描述的質疑與商榷:
1、沈醉,1946年去云南任軍統云南站站長之前,一直在國民黨重慶政府的軍統局任總務處處長。而且,沈醉任總務處長、息烽訓練班教員之前,一直擔任上海租借潛伏行動組組長。詳情見沈醉的回憶錄3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均為沈醉本人自述。而且,1945年日本投降,鄭萍如在此之前就被汪精衛政府殺害,時間都不對。
2、上海汪偽政府投降后,周佛海被軟禁在重慶,戴笠專門指示由沈醉負責監視管理。期間,周佛海曾向沈醉問起是否知道有個刺殺丁默村的軍統潛伏人員——鄭萍如!沈醉毫不知情,回去后交代軍統人事處詳查,后來查明鄭萍如為一外圍交通人員,且是自愿參加。因畢竟為軍統工作且丟了性命,后報戴笠后,以軍統犧牲人員給予撫恤。這個過程,沈醉在其回憶錄中有專文記載——在沈醉的記錄里,鄭萍如只是一個偶然知道的事情,一個偶然查明的事情,沒有后來渲染的那么可歌可泣。
3、國民黨竄逃臺灣后,其后成立的所謂“臺灣法務部調查局”,對鄭萍如的記錄即無軍銜、職務、等級;又無進入、脫離軍統的任何記錄,也沒有當時安排潛伏任務的任何記載。僅僅靠“軍統4人---”就臆斷其中必有鄭萍如,未必太不嚴肅。雕像設計圖
4、日本戰敗投降后,凡此前參加刺殺汪偽政府人員的軍統人員,犧牲的均給予了撫恤獎勵,但僅憑題字、小說描寫,無法認定鄭萍如的真實身份。
5、所謂“上海站人員”歸中央領導——請問是哪個“中央”??。根據國民黨軍事統計局大事鑒記載,1946年前,在上海執行潛伏任務的人員,均由軍統行動處派出并統一指揮。
最后,鄭萍如被小說、電影藝術化的渲染,成為了抗日英雄:美貌、抗日、軍統特務、大義凜然,所有吸引眼球的因素集于一身,模糊了歷史的真實。
請管理員認真、慎重的對待歷史人物的記載。
-------------------總參二部資料員
==================================================================================
紀念之地
據上海媒體的報道,上海擬在福壽園內建立鄭蘋如的雕塑及墓碑。設計好的圖紙中,整個雕塑用淺色花崗巖制成,高1.85米。她背后是鮮艷的朵朵紅梅,因為鄭蘋如生前喜歡在梅花前拍照。報道中說:“鄭蘋如在上海犧牲后,遺體一直下落不明,這次矗立她的雕塑及墓碑,將為上海增添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傳記書籍
2010年5月,日本作家柳澤隆行所著的《鄭蘋如》一書在日本出版。據悉,柳澤隆行之前在日本的電視臺從事劇本創作,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電影《色·戒》,并因此知道了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原型鄭蘋如。之后,柳澤四處奔走尋找關于鄭蘋如的線索,準備為鄭蘋如制作專題片、著書立說。除了在日本史料的搜尋外,他還曾經多次前往美國、臺灣采訪鄭蘋如的家屬,并與撰寫鄭蘋如書籍的中國作者許洪新深入交流。
柳澤隆行為鄭蘋如著書,除了出于對鄭蘋如的情感,還寄托了他的一個美好心愿。柳澤生于中國的東北(滿洲里),1946年才回到日本。兒時的所見所聞讓他對父輩發起的那場戰爭始終懷有歉疚。因此,他希望通過對鄭蘋如事跡的傳播,促進中日人民的永遠友好。柳澤表示,如果條件成熟,他很希望能夠再出中譯本的《鄭蘋如》,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擁有中日兩個祖國的英雄。
2010年9月,柳澤隆行來到上海福壽園的抗日女英雄鄭蘋如的雕像前,雙手合十,垂首志哀。他同時將新書及手稿捐贈給福壽園人文紀念博物館。
鄭蘋如其它相關資料:
中文名:鄭蘋如 英文名:Zhengpingru 籍貫:浙江蘭溪 性別:女 民族:中日混血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18年 去世年月:1940年 職業:軍事 間諜 演藝 封面女郎 政黨:中國國民黨 重要事件:1940年刺殺日偽漢奸丁默村失敗后被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