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威基本資料信息:
莊小威,1972年出生于江蘇省如皋市,中學時代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shù)理化競賽第一名,后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
1987年,15歲的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91年畢業(yè)赴美,
199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
2001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2006年初,成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
2012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8月21日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
2012年增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莊小威簡介:
莊小威(1972年-),生于江蘇省如皋縣。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研究員。已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細胞過程。2012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8月21日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2012年增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莊小威科研成果:
莊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體系中單個分子或單個粒子的運動表現(xiàn)。莊小威創(chuàng)造性地將熒光光譜和顯微分析技術應用于單個分子,這種嶄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實時揭示復雜生物過程中的分子個體及其運動步驟成為可能。
1997年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進行博士后研究時,才偶然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合作伙伴一起開始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但幾乎有整整一年時間只是在摸索試探,什么結果也沒做出來。
她的物理根底啟發(fā)她將帶熒光的分子標記物附在病毒上,當用激光照射時,標記物發(fā)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這種方法,借助顯微鏡,她詳實跟蹤了單個病毒的行為,也跟蹤了諸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片斷這樣的單個分子行為。她拍攝到單個流感病毒的連續(xù)影像,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病毒的各階段過程。
榮譽
2000年獲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NIH)國家研究個人獎,
2003年獲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成就獎、Beckman青年科學家獎和Searle學者獎(后面2項獎勵的獎金均為24萬美金),
2003年摘獲獎金高達50萬美金的美國“天才獎”(GeniusAwards),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哈佛大學首頁新聞對此進行了報道,中科院院長致信祝賀。
2011年獲得2011年度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
莊小威其它相關資料:
站在講臺上像變了一個人
與眾多華裔科學家相比,莊小威非常樸素,沒有任何討好人的姿態(tài),且有著一種單純和非常的專注。一位友人這樣形容莊小威:只要一回到科學里,她立刻變了個人,比如在演講時,不僅用詞準確優(yōu)雅,而且語調流暢,十分自如。
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現(xiàn)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對這個87級少年班的女孩子,仍留有印象。2003年10月,莊小威回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做了一場報告會,當時她剛剛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當年度的“天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