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基本資料信息:
英文名: Jaotsung-i
所上學校: 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
其它名字: 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
籍貫: 中國香港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潮安縣
生日: 1917年8月9日
中文名: 饒宗頤
其他榮譽: 2000年獲大紫荊勛章
: 1962年獲法國漢學儒蓮獎
其他榮譽: 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教授
其他方面: 《敦煌書法叢刊》、《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集考》
饒宗頤簡介:
饒宗頤,大紫荊勛賢(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生于中國廣東省潮安縣,是國學家,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饒宗頤作品:
書畫作品
不少人把饒宗頤與王國維及陳寅恪相比,因為他們都是在治學上,既博而又能深,在不少學術領域上,具有很大開創性。但王觀堂及陳寅恪兩位,都未有如饒宗頤教授之藝術成就,所以若以前人相比,饒宗頤應是更近宋代蘇軾。
東坡居士不僅是文、史、詩、詞等等,都能「新天下之目」,他的書法,為宋四大家之首,繪事開文人畫之先。而更像饒宗頤的是他的畫為其書名所掩,他的書法為其學術上之光芒所掩。
饒宗頤一向主張學藝雙攜,二十多年前,世人罕有知其精湛書畫,近四份一世紀來,世人多知其書而不知其繪畫成就,一點不遜于書法,且有過之。筆者近三十年來,一直有機會親睹他在繪事的發展,故敢肯定言,他是在近代畫史中,一定會占有卓越位置。
二十世紀初,中國畫壇隨著國勢變易而很乏自信,有人到東瀛去間接求取西方繪畫知識,有人到歐洲研究繪畫。他們提出過全盤改革中國畫的講法,也有講取西洋畫法救中國畫之敝。有人主張中國銅器銘文及碑刻上書法入畫,以求出路,亦有所謂折衷中西,以求圖繪之現代化。近半世紀來,更有不少以各種繪寫技法來開創自我畫風。
饒宗頤于繪畫,入手是用很傳統方法。從古人處下功夫,更從造化處得事物的精神。他不排斥西方之理論技法,亦不取自四王以來摹古之風。不講求「一超而入如來境地」,因為他知道沒有深厚根基,翻新花樣只是一時云煙過眼,而講求循序漸進,逐步建立自己風格。這在上面所選一百多件饒宗頤教授近四份一世紀中創作的繪畫,可以清楚見到,他的作品,隨時間而精進,并無定下了形,精神面貌,越來越精到。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學問、胸襟、氣魄,越來越明顯地在其作品中顯露出來。中國畫之缽于世界其它地域繪畫者,是中國繪畫的美,是要在畫外求之,也就是說,中國畫是要內含創作者之人品、學養、性格,甚至世界觀。至于技法,不過是幫助創作者把這一些表達得更完美而矣。
饒宗頤在技法上,經過了超越半世紀的磨煉,所謂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對于他已經是控制自如之事。而他的學養及學術研究,性情及人生觀,現今更圓通無礙地溶在畫中,使到他的畫成為世人所稱,極其罕見之學者畫。
主要作品:《加拿大路易士湖雨意》、《蒲甘佛塔》、《桂林漓江春雨》、《仿馬麟二老觀瀑圖》、《新加坡阿答屋》、《廬山含鄱口》、《尼加拉瓜瀑布》、《米南宮筆意溪山雨意圖》、《松柏長春》、《仿馬麟二老觀瀑圖》、《不動明王》、《法國中嶠春色
》、《獅山晨曦》、《日本高野山》、《米南宮筆意溪山雨意圖》、《宋元禪僧筆意散發登山》、《荷藕》、《達摩面壁》等
饒宗頤其它相關資料:
饒宗頤,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著名國學大師,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學修建了“饒宗頤學術館”;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鄉修建了“饒宗頤學術館”。2011年12月13日,國學大師饒宗頤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