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登錄微信的時候,發現微信團隊給自己發了一條信息,再次反駁了最近微信收費的謠言,同時也聲明微信不會針對用戶收費。對于這個回應,我感覺微信團隊真的是無力吐槽了。不管這個消息的背后是誰在操作,對于微信來說都不重要,反而是側面應證了一個訊號,那就是微信的存在的確很可怕。
不過對于一些關注互聯網較少的朋友,微信收費的消息的確讓大家嚇了一跳,而網上更是曝光了一個投票,結果表明微信一旦收費,有大約百分之90的用戶不會再繼續使用微信。這算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但是在我看來,微信無論如何都不會收費,畢竟是一個剛剛開始起步的產品,現在收費雖然可以讓自己的盈利飆升,但總歸是一個短期的盈利手段,對于微信未來發展的打擊是致命的。而我認為微信不收費也有3個理由。
第一,微信目前的商業模式并不明確,也就是即使收費,微信也沒有一個合適的取向,如果單單是點擊廣告或是微信廣告推送都不過是極其沒有創意的手段,微信肯定不會將重心放在這些沒有意義上的東西上。
第二,運營商對于微信的施壓,其最終目的是想和騰訊共享。換句話說,雖然流量的增加無法比擬短信的增收,但是總比沒有強。況且短信等傳統通訊手段終究會被互聯網其他新興產物代替,運營商之所以對微信不斷施壓,為的就是能夠和微信長久分享這塊蛋糕,弄得魚死網破,并不是運營商想看到的結果。
第三,關于微信要收費的傳聞并一定就是競爭對手釋放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微信團隊自己為了試探消費者的心態而故意釋放的訊號,通過大家的反應來決定下一步營銷和盈利的重點。所以,這一切都有可能是欲擒故縱。
所以整體來說,關于微信收費的消息百分之80是噱頭,是出于商業考慮的手段,大家看看就行,不必當真,如果真的要收費了,也不會是這個預兆。不過就像是之前題目說的那樣,微信運營的目的顯然不是收費這么簡單地事情,雖然盈利是早晚的事,但是微信想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微信的整體戰略
微信其實在馬化騰眼里擁有更多的定義,而不是單純的一個即時軟件這么簡單,相信在馬化騰看來,一個生態系統遠比出色的軟件要來得更加有誘惑力。就好像蘋果的APP應用平臺一樣,雖然是封閉的研發平臺,但是蘋果從中獲得利潤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比擬的,這也讓蘋果的市值一度超過700億,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點看法,不過微信借鑒此處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作為一個互聯網產品,微信理應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從目前來看,微信也的確是做到了這點,從功能的完善以及公眾平臺的監管上都做得比較到位,雖然中間因為封號事件導致了一些用戶的抗議,但是我們能從中看到微信團隊對于微信小心謹慎的運營態度,這點的確很關鍵。畢竟一個生態系統不是這么容易打造出來的,卻是很容易毀掉的。
應該采取的措施—已見
但不管怎么說,微信的確是涉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中,大家的競爭往往不是絕對的公平。尤其是擁有絕對控制權的傳統運營商們來說,微信就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弄不好哪天就會吞噬整個行業,所以對于微信使絆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這些因素都是微信想要長期發展必然考慮的事情,在這筆者給微信提幾點建議,算是班門弄斧了。
1 抓緊時間開發盈利支撐點,因為自從微信用戶基礎突破3億以來,各大與微信有所牽扯的公司神經都被繃得很緊,一心想阻擊微信,所以說微信想安全發展的環境已經沒有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快嘗試盈利手段,為自己未來發展之路做好鋪墊。據說,微信最近已經開始低調測試移動游戲應有,看來微信已經注意到這點了。
2 繼續完善和開發公眾平臺,允許草根大號的介入,其實草根大號對于微信的貢獻不僅僅是負面,就像當初的微博一樣,之所以微博能夠迅速紅火起來,和草根大號的活躍是分不開的,因此允許草根大號的生存是必須的。而讓他們存活就必然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廣告的存在。這點其實也是人之常情,與其完全杜絕,都不如合理發展,可以允許草根大號每天只發送幾個鏈接或是只允許一些認證賬號發送類似信息,也許是公眾平臺運營的重點,完全杜絕和抹殺,對大號不負責,對自己也不是很好。
3 提供高質量的細分化內容,如今是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大家都在享受快文化帶給自己的方便與快捷,因此與其提供海量的信息包,倒不如逐個擊破,讓有固定需求的人閱讀到最想要看到的東西,而這顯然是微信未來在公眾平臺甚至是自有產品拓展上應該有的考慮。
相關閱讀:
【微信營銷七種武器之孔雀翎】在上篇《微信營銷七種武器之長生劍》中主要想表達一點,在玩轉微信營銷的時候不可不經思考的貪婪,必須發揮每個個體品牌的特點,做減法的過程中需要聚力到點,從點突破,方可大成。
同時,在我的微信后臺就收到不少朋友回復說: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先觀察再動,既然做減法嘛,我少做一些不就行了?而且現在微信是個新產品,我們前面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碰了不少壁,總不得要領,一直沒達到想要的效果,現在都打算要撤了!
就我們觀察,以今天2013年4月18日為時間基準點,這今后的9-15個月是任何行業任何企業任何個人做微信營銷的黃金期。過了這個階段,隨著游戲規則的規范,經歷幾波市場洗牌,形成行業的巨頭馬太效應,除去一些小眾行業,以后再想介入微信市場的機會和機遇將越來越少。
所以,羽毛的結論是,不僅不能悲觀的觀望和撤退,還要更大的信心去快速反應,尤其是思考明確后,就一定要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進下去,速度形成優勢護城河,打場漂亮的閃電戰。
就這話題,羽毛說說身邊的幾個小故事,不講大趨勢,大道理。
老羅的故事
自媒體里面,我個人很喜歡羅振宇的邏輯思維。老羅在一期名為《夾縫中的80后》講了故事:在當記者的時候,有次從個小機場回北京,本來機場只開了一個安檢口,導致隊伍排得老長。所以,機場方面又開了一個安檢口,小姑娘就招呼大家:來來來,到這邊來排隊。
這時,原來隊伍當中人的心態就非常有意思。
排在隊尾的朋友二話不說,直接沖到新開安檢口,排在最前面。
原來隊伍里快排到的人是不動的,因為既得利益者嘛,沒必要。
而最最倒霉的是中間那撥人,他們不是行為不敏捷,而是心態上發生了一剎那的猶豫。
過去吧,沒那信心能比目前隊伍更靠前,
不過去吧,這邊前面還老長呢?
等猶豫結束的時候,他們發現不管是哪個隊伍,兩邊都只能排在隊尾。
各位看官,您現在處在隊伍的哪一撥呢?
張總的故事
上次我去一朋友公司,關于《服裝品牌微信銷庫存方案》和《C2B微信營銷解決方案》和INS女裝品牌的張總監交流時候,就給他講了上面老羅的故事,他聽完特感慨。說我們INS品牌一直做傳統女裝服飾,這么幾年下來,看著其他女裝品牌依托互聯網迅速起來,我們也不是沒嘗試,總是慢人一拍,像電商,微博已經落后太多了,希望能通過微信把這距離縮一縮。
回看這互聯網10年,我們又錯過了多少?
02年03年,經歷2000年互聯網泡沫后,網站功能逐漸務實實用,企業如果能做web網站,堅持下來,其容量巨大無法想象。
04年05年,那時的的百度競價CPC點擊單價才幾毛,基本那幾年投放的企業都滿載而歸,而現在點擊一次沒個十幾幾十大洋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打招呼。
06年07年,很多個人,小企業做淘寶電商在大眾眼里還是屬于不務正業,做淘寶的漢紙出去相親,不單女孩子都不樂意找這樣對象的,女方家長也犯毛:這孩子靠譜嗎?而現在就缺在春晚上大喊一聲:我淘寶,我電商,我自豪,我驕傲!
08年09年,多少淘寶小二讓品牌商家去入駐天貓商城,有多少多少資源,怎么怎么玩;而一猶豫的商家再回頭,晚了,現在基本沒您什么事了。
10年12年,淘寶說,我們玩雙11吧,身邊就有企業老板說:讓備這么多貨,能銷掉嗎?一錯過,再想玩的時候。抱歉,我們現在已經不流行不玩雙11了,我們對突破191億更高的數據沒興趣了。這幾年中,還有微博,團購的故事,最早那批都賺著了,后面泛濫跟進的那撥都吃啞巴虧。
那么,2013年到了,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商?微信營銷?你還要錯過嗎?
微友的故事
有天晚上我微信查找附近的人,發現一哥們的簽名廣告寫得很好玩,于是就去嘮嗑幾句,很多經歷相同,聊得很投機。我說現在研究微信營銷,最近一直做微信行業解決方案。
他聽了很感興趣,也跟我說了他的微信故事。
這哥們本身是做程序出身,后來和朋友開發了套偏門的產品,然后自己同時有開發了套微信到處布點的小軟件(這也是我能附近搜索到他微信,實際他沒在杭州,也沒在我家附近),當有人看到他的廣告,懂行的感興趣的老板自然會找他。后面熟悉了,我也問了下他那產品,好家伙,一套產品單價120萬,我也很好奇啊:這么高的售價,你這玩意能賣出去嗎?
他自信的回復我:賣不出去,你能在微信上看到我嗎?
在很多人懷疑微信是否只能賣廉價品,客單價低的產品時候,僅僅做個輔助補充的時候,別人早就行動在前方。
孔雀翎的故事
可能有些朋友沒看過古龍小書,用最簡單的幾句話說下孔雀翎的故事:
有一叫高立的武林高手,被仇人麻鋒報復。高立因為過慣了隱居農作生活,隱居前本武功在麻鋒之上,但現在沒有信心打敗麻鋒。于是找好友孔雀山莊秋鳳梧借了山莊之寶孔雀翎這天下第一暗器。在孔雀翎的鼓舞下最終殺了麻鋒。但后來不幸遺失了孔雀翎,就去孔雀山莊謝罪。
故事的最后結尾是,秋鳳梧告訴高立,孔雀翎在上一輩山莊莊主就遺失了,所給的孔雀翎是假的。
真正的勝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爭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無論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類的信心。
--古龍《孔雀翎》
上圖是參加浙江省電腦電商商會組織的微信沙龍。文三電子信息一條街已經飽受電商沖擊,在用微信方式去改變和革命--朱旭峰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