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佬”壟斷通港快件
2002年,王衛收權成功,順豐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并在深圳設立總部,將自身定位于國內高端快遞
順豐,中國民營快遞公司巨頭這家公司即將迎來20周年慶,但外界仍對它知之甚少,他無疑是一家另類低調的企業
每個順豐收派員,都有一個巴槍這玩意兒看起來有點酷,黑色的,像個pda用紅色按鍵打開之后,屏幕上會有17項菜單快件一旦開始遞送,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需要用巴槍掃描快件上的條形碼,以便系統和消費者隨時跟蹤此外,它還有運費結算,查詢收派件范圍和拍照功能
最有錢的工作狂
有些cbd區域的點部布局稍微密集,而在郊區則可能遠遠大于7公里的服務半徑除了點部的分布要滿足“1小時交通圈”要求,在上一級中轉站,也按照時效要求,設置2小時交通圈這樣,只要是在同一個區部,也就是說同一個電話區號范圍內,能做到4小時到達
在徐勇看來,順豐最難能可貴的是始終堅持專業化的發展環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在前些年多數快遞企業都紛紛轉型力求賺快錢時,只有王衛在埋頭研究如何能夠更加專業化、標準化地提高效率,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他是“火星人”馬云最佩服的人:順豐速運掌門人王衛
一名在順豐工作5年的司機告訴記者,今年他剛通過晉升機制成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員,順豐對員工除了保證收入,還給員工的家屬各項補貼和福利據說目前在順豐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從基層收派員做起來的
王衛,20年前10萬元起家,今天年營業額幾百億,自有貨機11架;與員工分享利潤,一線員工有月薪上萬;一直在創新(三月沒創新會覺得危機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時;實干,定期下基層;低調,員工都不認識他;強勢,100股順豐;膽大,先后9次抵押家產
計件晉升管理15萬人
“別人70塊一件貨,順豐收40塊”,王衛“割價搶灘”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戶,甚至帶旺了冷清的砵蘭街
他旗下15萬員工,巨額釆購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詢服務方案和糸統,他始終做小件快遞
1993年3月26日,王衛拿著跟父親借的10萬元錢,在順德注冊了順豐速運,一個只有6個人的公司同時,他在香港太子的砵蘭街租了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專替企業運送信件到珠三角王衛和員工們早出晚歸用背包和拉桿箱運貨,被稱為“水貨佬”
20年的發展,直營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運輸,成了順豐成功的三駕馬車
王衛還是個十分堅持自我的人在前兩年金融危機最難的時候,順豐沒有裁掉一名員工,不論在公司內部講話里,還是在公開的會議場合,王衛經常強調“收派員才是順豐最可愛的人”
這些年,王衛十分低調,接受媒體采訪的次數屈指可數,網上也極難找其照片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溝通》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掌門人的面孔
強勢收權抓住非典契機
事實上,順豐發展到今天的獨有秘訣之一就是它的計件工資這樣的制度保證了順豐一線員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撐著順豐以快為核心的高服務質量其收派員的基本工資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據工作業績提成,每個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預期的,并非常穩定
為了確保一線收派員能在1小時內到達所屬區域內任何地點,順豐規劃部會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出不同客戶數量與不同商業流通頻率下的服務半徑,比如二線城市市區的服務半徑一般是7公里也就是說,按照最優拓撲結構,結合街區的房租成本,進行合理選址
原宅急送總裁陳平說:“順豐的收派員和企業是分配關系,不是勞務上下級關系這就是王衛聰明的地方,當年收權,他沒有全收當時是加盟老板不聽話,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員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聽我話就行了,歪打正著了”
此外,順豐成本高昂,王衛卻對pe、vc的機構投資視而不見行業里有這樣一個傳聞,“有vc想給王衛融資,但王衛始終不肯出來見面,這個vc就對外開出50萬中介費價碼,50萬只為和王衛吃個飯”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很多美國投資商也在找尋王衛,付給咨詢公司的傭金為1000萬美元
2003年初,借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包機5架的協議,第一個將民營快遞業帶上天空,為順豐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王衛有一句話:順豐的一線收派員“才是最可愛的人”因為他也是收派員出身,做過“背包客”一年后,非典爆發,人們都不敢出門,順豐迎來轉折性的發展契機疫情期間,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蕭條
在順豐優選的前總裁劉淼看來,王衛是他見過的最有錢的工作狂,這多半源于王衛創業初期保留下來的職業習慣20年來,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再正常不過,還定期到一線收發快遞有高管說王衛是那種很有危機感的人,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讓他有危機四伏的感覺
大多數跟隨王衛的高管們都評價王衛是一個很“規矩”的人在順豐速運集團的副總裁楊峰看來,王衛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他想做事,他辦企業的根本目的不是掙錢”也因此,王衛多次拒絕了聯邦快遞、ups等海外巨頭的收購
此時,順豐的經營思路也開始奠定王衛堅持只做快遞,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貨,與四大國際快遞重疊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錢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戶被鎖定為唯一目標,1kg內收不超過20元的郵費由于堅持只做小型快遞,順豐甚至拒絕了摩托羅拉這樣的“肥”訂單
2009年底,民航總局發布了一條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順豐航空正式獲準運營順豐申請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購買兩架屬于自己的飛機——這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飛機
在這樣的瘋狂下,到了1997年,王衛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據悉,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運車有70屬于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前來分一杯羹的請求這時的王衛,不過26歲
這種專業化顯然是順豐在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競爭力,正因為對信息化、標準化的大量投入,順豐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遞公司
在順豐,每個快遞員都是自己的老板,因為他們的報酬全系于勤奮以及客戶的認同,而月薪上萬的收派員在順豐早已不是特例
王衛曾說:“順豐提出差異化經營后,承包網點收回直營便遇到了很多麻煩當時一個承包網點就是一個小王國,根治這些問題,壓力非常大”當時,曾一度傳言有可能讓王衛付出生命的代價,時至今日,王衛走到哪里,總有幾位隨行的保鏢跟從
由于市場需求旺盛,順豐很快將觸角延伸到廣東各地當時,順豐每建一個點,就注冊一個新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這使得順豐在幾年的時間內,便將珠三角一帶的快遞市場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這樣野蠻的增長方式,順豐一度被業內稱之為“老鼠會”
外資快遞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實現了巴槍管理順豐2003年左右開始引進巴槍,開始是從韓國進口,每臺7000多元,重達2公斤后來,順豐自己的it研發部門不斷升級產品,如今已是第四代,價值3000多元
2011年,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50億元,擁有15萬名員工,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
原來,加盟模式推廣后,出于利益驅使,一些順豐的加盟商擅自在貨運中夾帶私貨,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開始延攬業務當上了“土霸王”王衛開始強勢收權
1971年,王衛出生在上海,父親是一名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一所大學的老師7歲時,王衛和家人遷往香港高中畢業后,他不再讀書,到順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受鄧小平南巡影響,香港8萬多家制造工廠移到內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萬多家,香港與珠三角之間的信件、貨運業務量開始暴增一開始,王衛受人之托,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夾帶點兒貨慢慢地,東西越來越多,用拉桿箱也裝不下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
他從不打廣告,不見pe,接受采訪……
1999年,王衛已淡出公司日常運營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訴電話后,他展開了順豐歷史上的最大改變
巴槍背后的“快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