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5月13日C 5-7版)南都創富志推出了“屌絲App”如何做產品受熱議。但是,除了做好產品之外,屌絲App的創業者還需要從營銷、推廣、后續服務上做足功課,讓酒香走出深巷子。本期,優得匯網站目錄延續屌絲App的專題,將關注聚焦在社交手游如何做營銷推廣上。
在南都記者采訪了屌絲App的創業者、第三方運營公司以及投資人等來看,做預裝似乎是快速找用戶的“常青”之招,不過App推廣今年也有不妙的新情況, 比如基于蘋果的iMessage短信推廣就為人詬病。當然,投資人們看重營銷,但核心關注點仍是產品本身。
“過來人”嘆預裝
App的營銷推廣渠道多種多樣。思偉投資合伙人崔麟介紹說,“App的推廣方法包括AppStore,CPA廣告聯盟,App內廣告平臺,預裝,刷機,社會化媒體推廣(包括口碑營銷和微博)等。”很難說哪一種才是主流,通常是多元玩法。
對于屌絲型App來說,我查查COO陳紅洲這個“過來人”認為,做預裝是開發者獲取用戶最快速的方法之一,當然其間的成本也不低。
“以我查查為例,主要推廣渠道一個是在安卓、App商店、91、360等平臺上做推廣,另一個就是做預裝。”陳紅洲告訴南都記者,我查查和安卓等平臺的合作,是依 靠商務資源互換和渠道換量的方式展開,不進行任何付費形式的推廣,但走預裝渠道時,支付的費用就比較高。
據他介紹,我查查在華為、 中興等智能機上都做了預裝推廣。預裝的成本并不低,他算了一筆賬:比如華為電信版的手機,為App做預裝,一款的收費是5毛、8毛,現在的行情1塊的也 有。這還沒有結束,當手機售賣出去,用戶激活這款App(因為預裝時,手機廠商在App中植入了SKD,可以統計到用戶是否激活),App開發者還 需要向廠商支付2元左右的費用。這樣算下來,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大約是兩三塊錢。
“其實早期手機廠商做預裝是不收費的,因為它需要將工具、生活服務、娛樂等不同類型App各安裝一款。現在App太多了,有競爭,都需要支付費用才能上。”陳紅洲說,做預裝是開發者推廣App最快速的方式之一,成本不低。
選擇預裝渠道的還有友加,它是通過照片和地理位置讓用戶結識周邊新朋友的移動應用,主打安卓市場屌絲用戶。去年8月上線,目前它已積累了1500萬用戶。
友加的聯合創始人蔣明亮向南都記者介紹,友加的推廣主要是通過預裝和WA P站及應用內推廣兩種渠道。“之所以如此,跟公司的成員結構有關系。”他說,友加 的主要成員來自山寨機領域,比如聯發科、沃勤等,再加上當年很多合作伙伴(山寨機的廠商)轉行做安卓,所以有渠道優勢。
成本核算上,蔣明亮同樣有本賬單。
“做預裝,一個差不多是一兩塊錢左右。WA P站和應用內推廣渠道費用偏貴一點。行 業的平均推廣成本是一塊到十塊不等。”他對南都記者說,在效果上,如果開發者著力在精準抓用戶,可選擇相對貴的WA P站推廣,因為它可以focus更 準,可把推廣focus在一個城市,先把某個城市的用戶密度做大,還能focus一個城市的用戶的性別,甚至用戶手機的參數、套餐,更精準。如果只是為了 撒網式攬用戶,開發者可考慮預裝,特別是用戶有廣義需求的A PP,一撒下去大家都會去用,但各類用戶都有,focus不會很精準。
此外,他還補充說現在A PP推廣還有一個新型渠道iM essage短信,“我們曾做過嘗試,效果并不好,不推薦。”
據 了解,今年初,基于蘋果的iM essage短信開始興起,它只發給iPhone、iPad等蘋果設備,推廣內容多為手機打車軟件、美食等移動A PP, 發送成本低,僅收取少量流量費。此方式為很多用戶所反感,被舉報給了蘋果公司,廣告主也叫停了此推廣模式。但是,如果為做A PP推廣,有實力的創業者往 上游走,比如自己從手機做起,會否是一條可探索的路徑?陳紅洲用我查查的一段試錯經歷舉例說,很難行通。他說,我查查成立之初,為了推廣這款應用,公司不 惜花費重資買來大量的M T K手機,有點像小米,自己定制一款手機,再進行高成本的A PP預裝,手機被命名為物聯網我查查手機,自己還專門搞了一個銷 售團隊去賣,雖投入不菲結果仍失敗。“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雷軍。”
刷榜就像地溝油
在A PP推廣里,“刷榜”一直是開發者忌諱公開談論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不少論壇里,經常可以看到“必須刷,不是為了投資人也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真實的用戶”等的感慨。
所謂刷榜,一般指的是在蘋果IO S平臺A PP商店里,利用非正常手段快速獲取下載量和銷售量,以進入應用排行榜前列,由此獲得更高的曝光率、下載量和用戶。
“現 在A PP那么多,開發者不付費,很難被用戶找到。”陳紅洲說,比如在安卓平臺上,用戶下載一個多少錢,激活一個A PP多少錢都有明碼標價,用戶激活一 個A PP,開發者需要向安卓支付兩三塊錢。同時,由于商業利益的誘惑,蘋果A PP商店里也生存著專門的刷榜公司,“比如你要刷到前100名是多少錢, 前50名又是多少錢,都不同。”他說,包括我查查以及他身邊的A PP開發者,都曾收到過所謂的刷榜公司發來的信息,“總之,就是要錢,才能被用戶快速找 到,創業者的生存環境越來越難。”
崔麟也看到了刷榜的現象。
“在A ppStore上的確有刷榜公司做些人 為付費排名的勾當,在深圳和其他手機線下渠道發達的地區也有做刷機的服務。”但他認為,這些事情是短線的和沒有前途的。“我不認為目前最主流的A pp中 有哪一家是靠刷榜起家的。”他說,其實一定量的廣告推廣是通行的方法,價格也相對比較透明。
除了崔麟,有不少投資人都對刷榜的行徑 深惡痛絕。比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計越就在微博上公開表達對刷榜的不滿,他說“最近看到一些移動互聯網應用就靠刷榜刷到A PP Store的總榜前 100位排名+微博大號轉發來忽悠投資人,并以顛覆式移動創新而自居。還真有V C靠榜單來決定投資的。靠刷榜長期鎖定總榜的排名也不貴,每天花個1萬 -3萬就行。刷榜+微博營銷變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A P P開發者刷榜。而在有的業內人看來,刷榜有時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使得有些開發者不得不刷榜。
“比如說A PPstore,中國的A P Pstore似乎變成一個被刷榜完全覆蓋的產品市場了,這是一個不正態的生物鏈。”戈壁創投董事總經理童瑋亮告訴南都 記者說,這往往導致很多開發者,因為別人刷了榜而不得不去刷,只有刷了榜才能有接觸用戶的機會,如果不刷就完全沒有機會了。“解決之道,一個方面要看蘋果APP store自己能不能從源頭去解決問題,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刷榜很難靠開發者自制或者道德規范來徹底杜絕。”他還建議,相對而言安卓市場沒什么刷榜情況,它的空間大渠道也多,適合屌絲APP開發者嘗試。
手游分賬顯悲催
在所有類型APP里,游戲是唯一能看到清晰盈利模式的。對游戲里的屌絲APP,它的營銷似乎也相對清晰,比如與平臺聯合運營并分成就是最常用的方式。
有業內人士統計說,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手游聯合運營平臺不下300家,比如從騰訊、U C到360、91、當樂、木瓜移動等,既有入口型的平臺,也有手游的垂直平臺,它們都憑借自身影響力形成對手游用戶的入口把控。而這些平臺的興起過程只不過最近幾年時間。
“據我所知,游戲A PP幾乎都會走平臺分成的模式。”陳紅洲說,當用戶為游戲A PP付費時,平臺就能獲得分成,一旦有收入不錯的A PP出現,平臺也往往會力推。最初分成可能是5:5,現在游戲開發者能拿到3成就不錯了。
《我 叫MT O nline》是一款屌絲游戲A PP,開發商樂動卓越CEO邢山虎在郵件接受南都記者的采訪時,也看到了手游開發者“行業門檻太高了,機會成 本越來越小,坑越來越深”的現狀。他介紹說,早期在美國,3萬元能拉20多萬的新進用戶,相當于一個新進用戶0 .1美元。現在國內拉一個新進用戶,基本上不會低于12塊錢,高的時候三四十多元。“說實話,環境惡劣了很多。我們壓力都很大。這個行業再往下走,可能迅速向頁游靠攏。”
邢山虎以安卓為例說,安卓未來可能會遇到頁游遇到的問題,就是分賬比例的壓力,會導致很多開發者做不起。“這個是我比較大的擔憂。”他說,頁游好的產品,開 發者和平臺也就三七分,不好的產品已經一九分了,而早期很一般的產品也能做到五五分賬。“我不希望手游最終走向和頁游一樣的悲劇。”
“頁 游用五年時間走完了端游十年的路,手游可能兩年到三年就走完了頁游的路。頁游的平臺太多了,大概800家。很多公司都做平臺,大家如果這么去走的話,必然 就會把營銷成本拉得非常高。”他建議說,手游大平臺應該給開發者足夠高的利潤。比如,大平臺為開發者能給出5或6的分成,4.5也行,小的平臺不能夠給更 低。而某個時候,小平臺其實可以不用存在,因為它最后只會攪局,把成本拉得很高。大平臺把足夠利潤給開發者,開發者就不會與小平臺合作,這時小平臺沒有足 夠的空間去搶廣告進而生存。這樣,手游或不會走向今天頁游的路。
事實上,除了與平臺聯合運營,手機游戲還有多種營銷方式。比如由于游戲A PP的火熱,現在也有專門的第三方運營公司幫助開發者做推廣。
對此,崔麟說,“不建議把推廣A PP的事情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做。”他分析說,推廣本身可以有效地看到市場反饋,對產品的改進和用戶的需求的理解和滿足起到 相當大的作用。推廣策略和信息的反饋,成本控制等一定要自己做。而諸如執行層面像廣告執行、投放等,可以交由第三方,但嚴格的K PI指標考核必須在合同 里體現。
產品是神,口碑是神器
對屌絲A PP來說,成本最小化的推廣莫過于口碑營銷。
“做預裝以及其他付費打通的渠道,成本都太高,小團隊推A PP,借助口碑傳播更靠譜。”陳紅洲說,比如陌陌,一出來就被貼上某個標簽,病毒式營銷非常快。
投資人很重視口碑型的A PP,但更在意的是產品本身。
“口碑直接反映了產品的質量以及團隊對市場的把握。”崔麟說,他有個有趣的發現,做得好的A pp,前100萬的用戶基本
上 靠的是低成本的口碑營銷,從1百萬到1000萬,自然流量和付費流量基本上一半對一半,1000萬以上基本上就是資本游戲了,絕大部分融到的資金都是做新 用戶推廣。不過到了那個量級,流失客戶的數量每個月都很大,自然增長的部分連抵消掉流失客戶都很難。“營銷是手段,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才是目的。我不太贊成 過分強調營銷和推廣。”
利用口碑效應的還有cam era360、墨跡天氣、唱吧等,前段時間這幾款A PP創始人走上了湖南衛視 一檔收視率頗高的欄目“天天向上”,節目一播出各家的用戶量暴增。投資過cam era360的童瑋亮透露說,這幾位上節目的創業者是湖南衛視主動邀請 的,自己沒有花一分錢,雖然從表面看是一次營銷,但根本在于產品本身好用、有用。
推薦閱讀:
【淺談企業站推廣之內容營銷】大家好,我是老男孩SEO工作室的梁磊,企業站推廣和運營一直讓很多企業老板頭疼,如今的SEO可謂已經家喻戶曉了,但是SEO的弊端和不足也暴露無遺,如何想運營好一個企業站僅僅依靠SEO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訂單和成交量。這里又得提到老生常談的概念:用戶體驗(簡稱UE)。為什么現在的大部分企業站的UE很低呢?筆者以為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網站沒有吸引力,更確切的說就是沒有好的內容。當然除了內容之外,我們還有其他很多細節需要改進,但我們都十分清楚內容是網站的靈魂,沒有內容的網站如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類。
談到這先給大家科普下什么是內容營銷:就是利用文字、圖片、文字、動畫等等介質傳達有關企業的相關內容來讓客戶信任、接受你的產品,進而促進銷售,我們可以利用微博、博客等平臺做企業的內容營銷,當然企業本身的官方網站是主要營銷的平臺,但縱觀當下的許多企業網站,內容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產品和服務的展示形式過于單一,大部分都是文字。雖然有產品圖片展示,不過圖片的展示方式也過于呆板。看看以下這個典型的案例:
第一:企業新聞占據主體地位
![淺談企業站推廣之內容營銷](http://www.admin5.com/upimg/allimg/121006/-1-121006144025L1.png)
一般的中小企業其實根本沒有多少企業新聞,而從用戶的角度考慮一下,客戶訪問一個企業網站最主要的是產品和服務,對于企業新聞而言,我想很少用戶或訪客會關注。所以導航欄的重要位置放“新聞資訊、企業新聞”就顯得太浪費了,企業做網站的目的是宣傳自己的產品或企業形象,通過這些來提高實際的銷售額,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相信電子商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網絡營銷將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產品銷售渠道。企業新聞可以有,但是不應該在最顯眼的導航位置,網站的導航應該放置網站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信息。究竟你的客戶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呢?我想一部分是咨詢服務,另外一部分是購買服務,所以新聞咨詢可以換成在線問答,有專業人士回答訪客提的產品問題,與客服還是不太一樣的。客服只負責銷售產品。
第二:產品圖片效果不佳
![淺談企業站推廣之內容營銷](http://www.admin5.com/upimg/allimg/121006/-1-121006144039626.png)
產品圖片模糊不清,或者產品描述文字很少,甚至是無描述。這樣的產品展示讓用戶很難吸引用戶,同時也很難讓用戶了解更多產品的相關信息,在互聯網上我們只能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讓你的客戶了解你的產品,最常見的自然就是文字加圖片。但其展示方式過于呆板,難以給客戶留下更深的產品印象,這其實與電視廣告類似,有創意的廣告往往可以讓關注記住,甚至客戶會喜歡看這些廣告,這就能達到比較好的廣告效果。企業站的產品展示平臺也可以效仿一樣,如何才能給客戶“眼前一亮”的感覺,通過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做到。除了圖片和文字,可以考慮加入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來介紹你的產品。這樣會更加形象、生動。
以上筆者列舉了當下企業站最典型的兩個問題,當然內容營銷不僅僅就是這些。企業站如何才能做好內容營銷,首先肯定要明確我們的目標用戶,也就是潛在客戶,在深入了解用戶的前提下做好網站的頁面設計,然后產品描述要求通俗易懂,這樣才能讓用戶更易接受你的產品,最后就是創意的表達形式,用來吸引客戶,增加客戶的第一印象。如果企業站的內容營銷做的很好,我想網站的用戶體驗也會大大提高。
做好內容營銷需要優秀的網站編輯人員、技術人員、客服人員等,比如:一個銷售電線電纜產品的企業網站,我們需要優秀的軟文寫作人員負責撰寫產品文章,包括產品文字描述、產品說明文檔,那些非常正規的產品說明信息,除非是專業人士,不然普通用戶是無法看懂的,所以針對這些普通用戶無法了解到的產品,我們只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才能讓用戶看懂。總而言之,提供優質的內容和完善的服務是企業站運營的重中之重。但是這確實增加了不少的資金投入,今天就聊這么多,以后會繼續聊聊如何在細節方面做好內容營銷。